項目的永久校區總建筑面積29.79萬㎡,共有21棟建筑,由主樓、會堂、圖書館、實驗樓、教學樓等建筑組成。項目將MR混合現實技術、BIM技術、智能放線機器人、無人機、物聯網技術應用到工程建設中,實現對項目的“智慧建造”。
由泛美實驗承建的實驗樓,共四層,含光譜室、共聚焦顯微鏡室、拉曼光譜室和細胞室等功能專區。
項目內的通風系統,保證了實驗人員的安全,也非常注重節能減排。通風柜的VAV變風閥與風機按鈕采用聯動控制,當遇到緊急狀況時,柜前設有緊急排風裝置及遠程監控報警功能。若出現意外,通過緊急排風模式,系統將關閉空調所有送風系統,同時打開排風風閥至最大,減少了后勤維護人員的管理工作。
柜前控制面板設有人體紅外線傳感器,可監控操作人員與通風柜的距離,自動調整面風速。當操作者在通風操作時,面風速為0.5m/s,無操作人員時,風速自動切換0.3m/s,達到節能減排的功能。當柜門高度變化時,控制信號調整到位的響時間<1s。
為給實驗室提供高質量的節能措施及舒適的環境,項目采用排風機變頻控制系統。通過壓力傳感器測量管道壓力差,調整變頻系統,控制通風管道內的恒定靜壓力,降低風機使用成本,提高使用壽命。同時支持就地控制與遠程監控功能。
項目采用的智能的中央監控系統,是一套集各系統遠程監控功能的綜合性管理系統,各系統均能本地自動控制,亦可切換至中央監控站進行遠程監控。系統具備工況實時巡檢及數據管理等功能,若出現故障,系統能遠程診斷并自動報警。
通風柜的變風量控制系統及排風系統的工作狀況和數據接入中央監控系統,并上傳至控制中心,能實現遠程啟動或暫停等控制功能。系統能實現與排風靜壓控制器進行即時通訊,檢測排風機的運行頻率。
根據科學、環保的廢氣處理理念,項目采用吸收法和吸附法進行處理廢氣。精確劃分無機物及有機物,便于廢氣處理。